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黃健祐耳鼻喉醫師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 首頁
  • 預約方式
  • 服務地點
  • RPN3手術介紹
    • RPN3手術介紹
    • RPN3 創新特點說明
    • 無線射頻與 vs 雷射手術的比較
    • 手術說明文件
    • 手術內容影片介紹
    • 手術後一周症狀
    • 手術有效比率分析
  • 各類型鼻炎治療
    • 慢性鼻炎發生比率
    • 慢性鼻炎治療建議
    • 藥物無效時可用的手術方式
    • 藥物性鼻炎治療
    • 手術與藥物治療效果比較
  • 病患見證分享
    • 病患回饋
    • 回饋文字記錄
  • 我們的使命與目標
    • 我們的使命
    • 我們的策略
    • 我們的目標
  • 專業學術論文
    • 原著論文
    • 醫學會議演講
  • 呼吸疾病相關問題
    • 睡眠呼吸障礙
  • 教學研究計畫
    • 全國醫師參訪
  • 認識更多黃健祐醫師
  • 更多
    • 首頁
    • 預約方式
    • 服務地點
    • RPN3手術介紹
      • RPN3手術介紹
      • RPN3 創新特點說明
      • 無線射頻與 vs 雷射手術的比較
      • 手術說明文件
      • 手術內容影片介紹
      • 手術後一周症狀
      • 手術有效比率分析
    • 各類型鼻炎治療
      • 慢性鼻炎發生比率
      • 慢性鼻炎治療建議
      • 藥物無效時可用的手術方式
      • 藥物性鼻炎治療
      • 手術與藥物治療效果比較
    • 病患見證分享
      • 病患回饋
      • 回饋文字記錄
    • 我們的使命與目標
      • 我們的使命
      • 我們的策略
      • 我們的目標
    • 專業學術論文
      • 原著論文
      • 醫學會議演講
    • 呼吸疾病相關問題
      • 睡眠呼吸障礙
    • 教學研究計畫
      • 全國醫師參訪
    • 認識更多黃健祐醫師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黃健祐耳鼻喉醫師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 首頁
  • 預約方式
  • 服務地點
  • RPN3手術介紹
    • RPN3手術介紹
    • RPN3 創新特點說明
    • 無線射頻與 vs 雷射手術的比較
    • 手術說明文件
    • 手術內容影片介紹
    • 手術後一周症狀
    • 手術有效比率分析
  • 各類型鼻炎治療
    • 慢性鼻炎發生比率
    • 慢性鼻炎治療建議
    • 藥物無效時可用的手術方式
    • 藥物性鼻炎治療
    • 手術與藥物治療效果比較
  • 病患見證分享
    • 病患回饋
    • 回饋文字記錄
  • 我們的使命與目標
    • 我們的使命
    • 我們的策略
    • 我們的目標
  • 專業學術論文
    • 原著論文
    • 醫學會議演講
  • 呼吸疾病相關問題
    • 睡眠呼吸障礙
  • 教學研究計畫
    • 全國醫師參訪
  • 認識更多黃健祐醫師

  

當藥物治療無效,多數民眾就會尋求醫師諮詢,尋求手術改善。根據2023年最新國際過敏及鼻科共識報告指出,針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鼻炎患者,目前有四種主要的手術治療選擇:


  • 傳統的鼻中膈下鼻道成形手術(實證等級C級)
  •  下鼻甲手術(實證等級B級)
  • 翼管/後鼻神經切除手術(實證等級B級)
  • 新型的後鼻神經消融/燒灼手術(實證等級C級)。


四種主要手術介紹如下:


(1)傳統鼻中膈下鼻道成形手術: 

雖為全球耳鼻喉科最常執行的手術,但存在諸多臨床限制。首先,手術後出血風險高,術後2-5天內常見明顯出血現象,需要填塞鼻腔以減少出血,導致顯著的疼痛腫脹感,術後需住院2-3天。其次,手術過程中的疼痛感和術後不適更是病患需要克服的挑戰。依據2023發表英國權威醫學期刊BMJ之隨機臨床對照試驗指出,鼻中膈手術約可改善鼻炎分數達65.7%,相較於一般藥物治療可達32%改善有顯著較高。但更多研究顯示此類手術的復發率高達7.1-21.2%,使許多患者需要再一段時間後再次手術以維持效果。最後此手術治療過敏症狀包含鼻水、鼻子癢、打噴嚏等效果不足,使此類手術過去並非鼻過敏手術首選,僅用於換解鼻塞症狀。


(2)下鼻甲手術:

採用微創局部麻醉,常用設備包含下鼻甲微絞肉器,無線射頻下鼻甲燒灼,冷凝汽化棒下鼻甲手術,與門診切除部份下鼻甲。手術時間較短平均約30分鐘,能改善鼻塞和腫脹症狀,但存在出血風險且長期效果不一致。據2022年發表在耳鼻喉科權威期刊JAMA Otolaryngology統計,在系統性回顧高品質下鼻甲手術治療鼻過敏18篇文章中,有6篇是台灣發表(33%),且收錄1411人中,台灣貢獻有602人(42.6%),可見台灣於慢性鼻炎鼻過敏手術治療中居重要地位。回顧中也指出單執行下鼻甲手術可改善總鼻症狀分數約50-60%效果顯著,但潛在併發症包含出血(4%)、鼻腔結痂(17%)與鼻腔乾燥(2%)。且改善症狀主要以鼻塞為主,鼻水、鼻子癢、打噴嚏之症狀改善但仍有進步空間,且仍有症狀復發之可能。


(3)翼管/後鼻神經切除手術:

為過去針對鼻過敏與對藥物治療無效之鼻水、打噴嚏、鼻癢第一線手術,對改善鼻水和過敏反應效果顯著,但其顯著之併發症如造成暫時或永久的眼乾(短期73%,長期2.5%),臉頰麻,術後出血的風險導致手術需要完整的溝通與術後的照顧。且因手術深度與解剖構造複雜度遠較其他手術高,國內外大多需要全身麻醉下執行,且能提供這項手術的醫師數量有限,導致供給量不足。諸多限制導致手術無法滿足多數患者需求。

  

(4)最新發展的後鼻神經消融/燒灼手術:

後鼻神經燒灼手術自2017年美國史丹福大學Peter Hwang教授發表第一篇商品化的神經燒灼手術設備,即獲得巨大的注目,並在獲得美國FDA核可後數年內拓展全球市場,進入加拿大,歐洲,亞洲如日本,新加坡, 香港,南韓等眾多先先進國家。兼具局部麻醉和高可近性的優點,能有效改善鼻水和鼻敏感症狀。目前有多種診所內使用的設備可用於治療慢性鼻炎,目前市面上有三種獲美國FDA核准的設備,分別是2017年推出的ClariFix、2019年的RhinAer,以及2024年最新的NeuroMark,每種設備都採用不同技術來針對後鼻神經進行治療。以下是三種主要設備的介紹:

     

1. ClariFix 是第一個於 2017 年獲得 FDA 核准的設備,採用冷凍治療技術(Cryotherapy)來凍結後鼻神經,成功率介於 65% 至 90%。然而,該設備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有些患者會經歷類似「冰淇淋頭痛」的症狀,持續約一小時。

 

2.  RhinAer 於 2019 年推出,採用溫控射頻消融技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以 60°C 的溫度精準加熱後鼻神經,同時保護周圍組織不受損傷。RhinAer 的優勢在於它能針對鼻中隔腫脹體(Septal Swell Bodies)和鼻前庭腫脹體(Vestibular   Swell Bodies)進行治療,這些部位是鼻塞的重要原因。此外,其設計使得醫師能更容易進入狹窄區域,例如中鼻甲後方,進行更有效的治療。

 

3. Neurent 是最新的設備,同樣採用射頻消融技術,但採取更廣泛的治療方式。其雙葉片設計可同時作用於中鼻甲前後的後鼻神經,提供簡單的一次性治療。然而,與 RhinAer 相比,Neurent 在治療鼻中隔腫脹體或鼻甲方面的效果較弱。

研究顯示,ClariFix 和 RhinAer 的療效相當,但 ClariFix 的頭痛發生率較高。這些設備適合於對藥物治療無效或無法耐受藥物的患者,特別是希望快速改善症狀的患者。適用年齡範圍從 18 歲至 92 歲,幾乎涵蓋所有成人患者。然而,對於極度焦慮或難以接受診所內操作的患者,

建議考慮在手術室內進行治療。這項技術目前面臨三個主要挑戰:

  

現有後鼻神經燒灼裝置面臨三個主要挑戰

 

1. 起始效果不足,雖然治療反應率隨時間逐漸提升,但初期效果不佳

 

2. 約2.4%的病患在術後20天出現嚴重後鼻出血併發症

 

3. 設備使用受限於美國專利,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無法取得。


全球耳鼻喉科醫學界面臨著治療難治型過敏及慢性鼻炎患者的重大挑戰,面對現有工具的不足,我們提出創新技術突破現有困境。也就是創新微創鼻過敏手術RPN3。

聯繫我們

隨時與我們聯繫以獲取更多資訊。期待與您合作!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Copyright © 2025 黃健祐耳鼻喉醫師 — 保留所有權利。

提供者:

此網站使用 cookie。

我們會使用 cookie 分析網站流量,並為您最佳化網站的使用體驗。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即表示您的資料會和其他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整合。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