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研究由黃健祐醫師的團隊進行,旨在評估並比較兩種外科手術方法,用於治療因長期使用鼻噴劑而導致的「頑固性藥物性鼻炎 (Rhinitis Medicamentosa, RM)」。
核心發現
對於單純由鼻塞困擾的藥物性鼻炎患者,單獨使用「下鼻甲射頻手術 (RF)」即可有效改善。然而,若患者除了鼻塞外,還伴隨有 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 等症狀,採用 「下鼻甲射頻手術」合併「後鼻神經雷射阻斷術」(RPN3) 的複合療法,能提供更全面、更顯著的症狀緩解。
研究背景
藥物性鼻炎(RM)是一種因長期過度使用血管收縮劑類型的鼻噴劑(decongestant nasal sprays)所引發的「反彈性鼻塞」。患者會陷入越噴越塞、越塞越噴的惡性循環,最終對藥物產生依賴。當保守治療(如停用噴劑並改用類固醇鼻噴劑)失敗後,便會考慮採用外科手術。
研究方法
* 研究對象:共納入37名頑固性藥物性鼻炎患者。
* 分組方式:
(1)射頻手術組 (RF):9名患者,僅接受下鼻甲射頻手術,主要目的是縮小因長期刺激而腫脹的鼻肉(下鼻甲)。
(2)合併治療組 (RPN3):28名患者,除了接受下鼻甲射頻手術外,還同時接受了後鼻神經的雷射阻斷術,旨在抑制與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相關的神經過度反應。
* 評估方式:研究團隊在術後長達12個月的追蹤期內,使用國際標準的鼻部症狀評分量表(rTNSS 和 NOSE)來評估患者的症狀改善情況。
主要研究結果
* 普遍有效性:兩種手術都非常成功。術後12個月,高達 94.6% 的患者成功戒斷了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兩組患者在整體鼻部症狀(rTNSS)和鼻塞程度(NOSE)上均獲得了顯著改善。
* 關鍵差異(如圖三所示):
* 鼻塞 (Congesting):兩組患者的鼻塞問題都得到了顯著且持續的改善。
* 流鼻水 (Rhinorrhea)、鼻子癢 (Itching)、打噴嚏 (Sneezing):在合併治療組 (RPN3) 的患者在這三項症狀上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改善。單純射頻手術組 (RF) 的改善則比較晚達到顯著或未達到顯著。
結論
* 對於頑固性藥物性鼻炎,外科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項。
* 相較於單獨的下鼻甲射頻手術,「下鼻甲射頻手術」與「後鼻神經雷射阻斷術」的合併療法 (RPN3) 能夠提供更全面的症狀控制,特別是能有效解決傳統手術難以處理的流鼻水、鼻子癢和打噴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