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醫師每月定期都會發表最新研究數據,這次在過年中我們剛好有一些時間,整理了一下我們超過2000人的資料庫,統整出一筆全新未曾公開過的資料。
在所有鼻塞過敏治療當中,都是建議優先藥物使用,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為手術都是侵入性的治療,總是有一個併發症的機率,基於最低風險的考量會把手術放在藥物之後。但第二點就是藥物必須有效,否則也沒有資格稱為藥物列在第一線治療當中。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明知道有這麼多過敏鼻塞睡不好的人,用了好久的藥物根本沒辦法好好控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用手術改善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第一個要點就是:疾病夠嚴重。
在我們1月初發表的論文當中,就證明了鼻過敏分數不夠嚴重的患者,手術是無法達到100%的改善的。(是的我們的目標就是手術要達到100%有改善)
第二個要點是:手術可以達到藥物無法改善的境界。
當然一次手術可以取代長久吃藥已經能滿足多數人的期待。但我們還想問,是哪些症狀的改善更能用手術來取代藥物?或者反過來問,哪一個症狀是沒辦法用手術達到超過藥物的改善的?如果這個症狀剛好是你最在意的,那接受手術前就要好好想一想了。
在這邊我們以我們RPN3手術中的第一部分也就是改良後的無線射頻的技術我稱為「減敏射頻」(RAPN)來當作一個參考。用減敏射頻來看第一線用藥「類固醇鼻噴劑+口服抗組織胺藥物」(INCS)來作比較。一次公開這個基礎的手術跟第一線藥物的治療療效。
先說結論:效果來看,減敏射頻手術大勝。
因為這邊的藥物治療INCS組主要是對藥物有反應的患者組成。而RAPN手術組本身就是由對藥物反應不佳才會進到這一組來,所有起始點手術組使用藥物反應肯定是比圖中的藥物組更差。只剩手術一途。
當我們比較1個月和3個月時RAPN手術組與INCS藥物組的差異,可以發現手術組在第一個月就跟藥物組遠遠拉開差距,且在3個月時持續改善。儘管兩組與治療前比都有顯著地改善,但必須記得,手術組是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組成,主要涵蓋就是比較難以治療的病人。(如左圖1)
當我們細看兩種治療在鼻塞、鼻水、鼻子癢與打噴嚏的治療成效時,更重要的關鍵出來了。四個核心症狀有三個都是手術組顯著優於藥物組,僅在一個項目中與藥物組旗鼓相當:鼻水的改善(Rhinorrea)。(如右圖二)
所以鼻噴劑和口服藥還是很好用的。至少在鼻水的改善上可以達到與我們的基礎手術RAPN相近的效果。但在鼻塞、鼻子癢和打噴嚏就真的不如手術改善的多。所以鼻噴劑加上口服藥就能把鼻水控制很好時,就不用為了改善鼻水特別做手術了,因為改善的幅度是類似的,就差想不想要用一次手術取代規律的使用藥物。
走到這步,大家也就可以推測我們的下一步是什麼:怎麼改善鼻水的問題!
而這些數據,自然就引導到我們最終的手術,RPN3在減敏射頻之上加做側鼻段的後鼻神經燒灼,為什麼可以獲得這麼顯著的成果。
因為我們把力氣,集中在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安全地達到了這個鼻水的改善。
至此我們的團隊資料庫就往完成連貫的台灣鼻過敏手術實證數據再近了一步:在夠嚴重的病患上建議手術,在鼻水嚴重的病患上建議完整的神經燒灼,在已知高風險的病患上降低手術範圍。以數據佐證了每一步的決策並提供高度可預期的成果。
如果您還能讀到這裡,也代表您最近可能很在意鼻過敏的問題,小提醒近期因訊息量較大,約診人數較多,預約門診時間可能會超過平時等待長度。再請您耐心等候